古玩资料

Antique Article

全国唯一!合葬墓出土成“国宝级藏品”,这个『梅瓶 』不简单~

南京博物院收藏各类文物43万余件,其中瓷器近半,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便是其中难得的精品。

据悉,这是唯一一件带盖子且造型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并于1993年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也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展厅展语:不可一日无此君。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全世界只有两件,而带盖子又完好的,仅此一件。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梅瓶的肚大,大者可容天下大事

梅瓶的口小,小者自谦于世

梅瓶的肩阔,阔者可以担当天下重任

梅瓶的足空,空者可以容有不平而能脚塌实地

在文人的眼中,这是泱泱君子

人间智者的风范......

此梅瓶为官窑出品,高41.7厘米,体形修长,瓶口小,釉质细腻,主体部分绘制岁寒三友纹,夹饰蕉叶、山石、花卉等图案,虽釉里红发色较暗,但整体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瓷器“第一美女”。

《岁寒三友图》宋代,赵孟坚

纨扇扇面,绢本墨笔,纵24.3厘米,横23.3厘米

瓶上的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画的常用题材。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也许是追求画面对称的缘故,明代洪武朝的岁寒三友纹饰都添绘一株芭蕉。这种情况沿袭明、清两代,甚至在清代岁寒三友纹中,芭蕉成为主要纹饰。

而梅瓶腹部以较大的篇幅绘松、竹、梅,并以湖石、山茶、芭蕉衬托,组成了岁寒三友的主题画面。

釉色所绘的岁寒三友松树、绿竹、梅花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还有意纹、卷草纹、缠枝菊花、海水、变体仰莲为辅助纹饰,可谓精美绝伦,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


合葬墓出土成“国宝级藏品”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的来历

1957年3月,在南京市江宁县(今江宁区)东善桥响龙山附近,被当地农民叫作"娘娘坟"的土包上,发现了一座明代墓葬,出土了47件文物,这件岁寒三友纹梅瓶即是其中的一件。

墓主人是明代洪武朝驸马都尉宋琥和安成公主,梅瓶是作为墓主人生前喜爱之物下葬的,也是墓主人高贵身份的象征。

梅瓶出土地点

史书中关于宋琥及其夫人安成公主的记载很少。宋琥是明朝开国大将宋晟的次子,安成公主是明成祖朱棣的女儿。永乐元年,朱棣将安成公主许配宋琥。永乐六年,宋琥继承父亲西宁侯爵位,镇守甘肃。

永乐十年,宋琥奉诏回京,以皇亲身份掌行孝陵祭祀行孝陵祭祀。洪熙元年,宋琥以不恭之罪遭弹劾,被削夺爵位,直至宣德五年去世。正统八年,安成公主病逝,夫妻合葬于东善桥。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为何如此珍贵?

元代釉里红瓷器的出现和发展与釉下青花瓷的发展相辅相成,青花瓷在元、明、清三代的烧造从不曾中断,而釉里红却因为烧造难度高,烧成的几率非常低,而一度在陶瓷史上“消失”。

元明清三朝时期的釉里红瓷器

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窑炉内温度低会使其变得灰黑,温度高了颜色就挥发。因为釉里红瓷器色彩凝重华丽、纯正鲜艳,烧制条件要求高,烧制技术难掌握,流传下来的完整器件自然更是凤毛麟角,这也是为什么它会如此珍贵的原因了。

正是因为釉里红瓷器的稀缺性,成就了它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件梅瓶美中不足的是其釉里红的釉色欠佳,但瑕不掩瑜。即便这样,此件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仍可作为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来源:今日头条 如有侵权,联系可删

用户浏览: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