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 李瑞清楷书对联一幅 登记号 F1998.178.1-2历史时期: 1918年的民国时期。外型尺寸 高x宽(每张图片):149.9 x 39.4厘米(59 x 15 1/2英寸)李瑞清(1867年-1920年),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外号清道人,玉梅 花庵主,戏号李百蟹,江西抚州人,中国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 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考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1]。光绪二十二年出任 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李瑞清分发为江苏候补道,署江宁提学使,出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即校长)。光绪三十 二年(1906年)正式上任后,他为提高师资水准,广延名师;团结同仁,大兴土木,广建校舍;改革学制,添置设备,增设科目,开办“公共 科”、“分类科”;两江师范成东南一大学府。针对东南地区急需任课师资的实际,在学堂增设选科、补习科,附设中小学校。创办短期的留 学预备学堂,输送了一批青年学生去美国深造。提倡国学、科学、艺术不遗余力。改博物科为农业博物科,购置农田耕牛供学生实习之用。亲 赴东瀛,聘请日本教习传授西方科学和近代工艺。创设图画手工科,设立画室及有关工场,并亲自讲授国画课,增设音乐科,培养了中国最早 的近代美术师资和艺术人才。国画大师张大千、著名书法家胡小石、李仲干、黄鸿图皆出门下。在李瑞清的悉心主持下,两江师范学堂声誉卓 著,名师汇集。自勉“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俭朴、勤奋、诚笃”为校风,倡导 “匡时而振俗”,主张融会贯通中西之学以造就“中国之培根、笛卡尔”。[2]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李瑞清辞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职务。离校时,卖去自己的车马,将钱散发给贫穷的学生而去。清帝逊位后 ,李瑞清以遗老自居,自称清道人,久寓上海,坚不为民国任职。 1920年八月初一逝世,享年54岁。逝世后,挚友曾熙、弟子胡小石共理丧事,将其遗体葬于南京南郊牛首山梅岭罗汉泉,在墓旁植梅花300株 ,筑室数间,题名“玉梅花庵”,以志其号。1916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由两江师范学堂改建而来)校长江谦在校园西北角六朝松旁,建茅 屋三间,取名“梅庵”,以志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