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麻江型禽兽纹铜鼓 日期: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麻江型禽兽纹铜鼓,通高19.1cm,面径32.6cm,足径33.3cm。 此鼓体小而扁矮,面径略小于胸径 ,鼓身中部起凸棱,使鼓分成上下两节,两侧有扁耳二对。此鼓当属麻江型铜鼓。 鼓通体遍饰花纹。鼓面,以单弦或双弦分晕,共10晕, 1晕饰太阳纹,光芒细长,穿4晕,间心形纹,2晕饰 『0418』 纹,3晕饰栉纹,4、8 晕饰素纹,5、7、10晕饰乳钉纹,6晕饰荷锄人、鸡、牛 、兔、狗、鹤、猪、马、羊、蛙、鱼、宝珠纹,以龙纹为主纹,9晕饰雷纹,晕外还有雷纹、印记与萱草纹。鼓身,胸饰4道花纹,1晕饰乳钉 纹,2晕饰线纹,3晕饰雷纹,4晕饰荷花纹。两对耳间各饰立体青蛙一只。腰中凸棱以下有4道花纹,与胸部同。足饰一道复线角形纹。鼓内饰 有人物、干栏、房屋、仓囤、鱼、龙、猪、牛、羊等纹饰。 此鼓花纹简略,铸工粗糙,表现出铜鼓制作的衰落迹象。此外,铜鼓上单独的 禽、兽纹饰是从十二生肖演化而来,明清两代的瓷器和铜器上均常见此类纹饰,故推断此铜鼓的时代为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