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碧玉光素大盘 日期:清朝(公元1636年-公元1912年)"碧玉光素大盘,清,高9.6cm,口径65.3cm,底径25cm。 大盘为碧玉质地。胎体厚重,圆形撇口,口沿 外折,浅膛,圈足。通体光素无纹。盘内底阴刻清乾隆帝御题诗一首:“玉盘博径得二尺,围六尺有五寸益。虚中盛水受一石,素质不雕其色碧。 旁达孚尹琼华泽,葆光抚不留手迹。群玉之精出昆仑,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瑶池津,行觞介绍簠簋樽。尔时所御器今存,作镇西极永好完。 未入震旦三千年,问今何来不胫偶。准噶尔亡沦世守,阿睦撒纳兹窃取。王师深入靖孽丑,于将获之联猭走。弃其重器为我有,元英大吕陈座右。 咄哉玉盘徒华滋,不可食兮不可衣。连城价讵如穷奇,俘彼祸除可罢师。前歌后舞乐雍熙,瑰玩吾将安用之。拟付剿人一例椎。”末署“乾隆丁丑 孟冬之望御题”。钤 “乾”、“隆”二方篆书印。 大玉盘曾属阿睦尔撒纳,此件是清军缴获的战利品,后运至清宫。故宫还藏有另一件类似的 大玉盘,是阿睦尔撒纳溃逃时未来得及带走的。它被埋匿于土里,后农民在耕地时发现。该玉盘上铁犁损伤的几处痕迹至今仍清晰可见。从乾隆帝 御题的记事诗中可以看出,皇帝深知这两件大玉盘的历史价值,命玉匠琢刻御题诗在其上,以作为历史事件的见证。 大玉盘为新疆天山以北的 优质深碧色玉,胎体厚重,器形硕大。玉盘的做工与清代宫廷所做的玉器迥然不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当为新疆地区回族玉工所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