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杨继洲《针灸大成》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明 杨继洲《针灸大成》 馆藏编号:8989 年代: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尺寸:高20.0cm,宽13.3cm 杨继洲(约1522年~1620年),名济时,以字行,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梁家园杨氏第十三世裔孙,明代三衢(今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六都杨村)人,世代为医,皆任太医院医官。因世居京都,亦称“都门杨氏”。主要作品有《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是我国针灸学的又一次重要总结,也是明以来三百年间流传最广的针灸学著作,是一部蜚声针坛的历史名著。自明万历年间刊行以来,平均不到十年就出现一种版本,该书翻刻次数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声誉之著,实属罕见,故可认为是目前最受欢迎、知名度最高的针灸专著之一。此书被刊行以后,不只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在国外影响很大,至今已有五十种左右的版本,并有日、法、德等多种译本。该书的主要贡献为:总结了明以前我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特别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如“杨氏补泻十二法”等;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本书内容丰富,有系统完整的针灸学理论,并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杨氏对针灸学造诣精深,理论精辟,能广收百家之长,充实自己的学术研究。他对针刺得气、手法、透针刺、疗程、晕针等具体问题有一定的发挥。《针灸大成》对于针法、灸法理论是相提并论的。杨氏对于刺法理论的一个最大贡献是将针刺补泻分为大小两类,他认为“刺有大小”,一是手法较轻(平和)的“平补”、“平泻”;另一是手法较重的“大补”、“大泻”。他将针刺补泻进行大、小分类,实质是对刺激量的定性分类,开启了针刺补泻分强弱的先河,对后世,特别是现代有关针刺手法刺激量的研究有较大的影响。总之,杨继洲是明代一位针灸学之集大成者,他总结了明末以前针灸学的重要成果,是继《针灸甲乙经》以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重要总结。《针灸大成》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针灸学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后人在论述针灸学时,大多将《针灸大成》作为最重要的参考书,这与该书的学术成就、所处的历史地位以及其对针灸学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评论(0)

还没有评论


Admin

发布时间 Jan 10, 2022 73,713 图片
  • 2.1k

    浏览
  • 0

    喜欢
  • 1

    下载
精选上 Jan 10, 2022
许可和使用
免费供个人使用 不需要归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