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敦煌千佛洞佛像华盖 入藏号 斯坦.620 年代: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尺寸:长度:105厘米 宽度:91厘米 悬挂时高度:25.5cm.敦煌位于南方丝绸之路的东端,位于今甘肃省。它位于中国西部和塔里木盆地之间。当中国在汉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开始向中亚扩张时,敦煌成为军事行动和贸易的基地。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佛教圣地在敦煌东南部的一系列人造洞穴中建立,这些洞穴被称为千佛洞,“千佛洞”(今天也称为莫高窟)。从公元四世纪开始,这里就从悬崖上凿出了壮观的石窟寺庙。几个世纪以来,佛教僧侣群体在洞穴中布满了辉煌的雕塑和壁画。其中包括巨大的佛像、泥塑神像、精美的佛教传说壁画、以及数以千计的小型彩绘佛像;所有这些都为该网站命名为“千佛洞”。佛教石窟寺最早建于巴米扬(阿富汗)和犍陀罗(以前在印度,现在的巴基斯坦)。在千佛洞,斯坦因在极具中国特色的风景和建筑中发现了犍陀罗风格的优美人物画;他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其他地方注意到了印度和中国艺术的融合。1900年,一位名叫王元禄的道士在千佛洞发现了一个秘密洞穴,里面有数千件文献和绘画。1907年,斯坦因访问敦煌时,从王那里购买了大量此类材料。在众多宗教著作中,有佛教、犹太教、景教、道教和儒家的经典;所有这些都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 400 年至 1000 年。还包括多种语言,包括中文、梵文、藏文和希伯来文。斯坦因还获得了许多纺织品。其中大部分是丝绸,因为敦煌位于中国丝绸种植区和中亚之间的主要贸易路线上。精致的刺绣描绘了佛教传说和捐赠者的游行。图案丝绸包括中国和萨珊(波斯)设计。来自中国的花卉和几何图案,结合动物和鸟类的形象。萨珊王朝的图案包括一对对峙的鸭子、狮子和其他野兽,以及徽章和四叶形图案。斯坦因还发现未装饰的丝绸用作游行横幅和装饰雕像底座的帷幔。公元 1000 年之后不久,该洞穴就被封闭,显然是为了保护内容免受入侵军队的侵害。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借出大量来自敦煌的纺织品,包括多种颜色的平纹和图案机织丝绸、彩绘佛教横幅和华盖以及佛教经文的包装纸。单色平纹奶油色麻制成的顶篷,带有渗入背景材料的彩绘装饰。中央绘花卉柱纹,侧襟绘飘带祭坛幔,皆为红、绿、蓝、黄,轮廓为黑色。一些吊环在襟翼与中心部分相交的顶篷角落处仍然完好无损。其中一个襟翼可能不完整。这个华盖是用来悬挂在佛像大的佛教朝圣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