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 青花芦雁纹盘 入藏号 C.792-1917 年代: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万历(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7月)尺寸:直径:21厘米.平口,浅角,正面中央绘池塘边两只水鸟,一飞一立。边缘周围有八块嵌板,每块嵌板都包含一个花卉图案,该图案绘制得非常粗略,除了莲花之外,不可能确定它们代表什么物种。在三块面板中添加了一只鸟、一只青蛙和一只飞蛾,全部都是粗略绘制的。盘的背面画有八块较宽的面板和较窄的面板交替,较宽的面板包围着灵芝(神奇的真菌)或蝴蝶。此盘是 16 世纪末/17 世纪初通过荷兰船只运往欧洲的大量生产的中国瓷器的一个例子。那时,由于运输条件的改善,欧洲消费者已经更能买得起中国瓷器了。来自荷兰和普罗泰语商人的订单恰好抵达中国南方的瓷城景德镇,当时中国宫廷的赞助急剧下降。为欧洲市场制造的瓷器与为中国宫廷制造的瓷器质量不同。前者表现出许多特征,使陶瓷历史学家可以将它们作为一个独特的类别,在“克拉克瓷器”的标题下进行研究。彩绘装饰通常非常粗略,设计的库存相当有限。最常见的装饰图案是包围植物或动物的面板。面板的排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使陶瓷历史学家能够制定出克拉克瓷器生产日期的年表。本盘上的图案属于“边界 IV”组,其定义为“充满精致花朵、昆虫或鸟类的同等大小的面板”盘底绘有一只白鹭。陶瓷历史学家仍然无法对这个奇特的符号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它不是某个特定窑炉的标志,因为带有该标志的瓷器质量参差不齐,从粗到细。尽管克拉克瓷器肯定为中国带来了大量收入,但中国关于其生产和出口的记录如今几乎不存在。学者们依赖欧洲各个东印度公司的记录。20 世纪发现的几艘沉船中的货物提供了有关曾经在中欧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商品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