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李唐《清溪渔隐》卷2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宋 李唐《清溪渔隐》卷 文物图档编号:K2A000992N000000000PAC 朝代:宋 类别:绘画 作者:李唐 形式:卷 本幅尺寸:25.2x144.7 “靖康之变”后,中国山水画的画风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一变化集中体现在两宋画院画家李唐的山水画中。以“南渡”为时间节点,李唐山水画的笔墨、图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南渡”之后,其画作中出现了独特的“截景式”构图和水墨淋漓的大斧劈皴。他对山水画局部空间的这种独特表现,对南宋水墨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北宋时期,李唐的山水画注重表现山水景致的整体性,采用的是典型的“全景式”山水画法。“南渡”之后,其逐渐舍弃了北宋以来细密繁复的用笔特点和巨幅“全景式”山水画构图方式,开始简化构图,开创了水墨淋漓的大斧劈皴和“截景式”构图形式。《清溪渔隐图》是李唐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幅代表性作品,开启了“截景式”山水画构图形式,体现出一种崭新的审美趣味。李唐“南渡”后,通过对南方湖山景色的体察与感悟,开始截取自然山水中最精彩的部分作为画面的主题,对山水空间的表现也愈发集中与强烈,开启了南宋山水画的新风。李唐后期的山水画不同于前期“全景式”山水画的构图形式。他对近景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并把主要景物放置在画面的边角区域进行重点表现,其余物象则进行删繁就简的虚化处理。这种“以小观大”“以少胜多”的方式为画面塑造了一个幽远的意象空间,激发了观众的无限遐想。笔者将这种截取局部山水景物进行集中表现的构图形式称为“截景式”构图,将这种风格的山水画称为“截景式”山水。李唐在“南渡”后不断探索与发现,促进了两宋山水画风格的转变,这些变化在他“南渡”后的作品《清溪渔隐图》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此图描绘了南方溪岸雨后的景致,营造了一个局部山水空间——作品中的树石近大远小、虚实分明,树不见梢、山不见顶。画家采用特写的取景方式,对局部山水空间进行了集中描绘,特别是以截取的方式对作品中近景处的山石与树木进行了生动、丰富的表现。这与其在北宋时期刻画的高山巨壑迥然不同。在其南宋时期的作品中已看不到高远之景,只有对深远和平远之景的表现。

评论(0)

还没有评论


Admin

发布时间 Dec 26, 2023 73,713 图片
  • 237

    浏览
  • 0

    喜欢
  • 1

    下载
许可和使用
免费供个人使用 不需要归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