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文徵明《松石高士图》轴 天津博物馆藏


明 文徵明《松石高士图》轴 天津博物馆藏 纸本设色,纵71cm,横35cm.系文徵明为送别老友王宠特意精心绘制的心仪之作。王宠出生于1494年,比文徵明小24岁,他们同是长洲人,又有相同的爱好,算是志同道合、情趣相投,所以两人的交往相当密切。另一个相同之处,就是两人的仕途都不顺风顺水,总是坎坷磨难,从而导致两人对仕途的绝望而乐于山水间,绘画、习字、吟诗、著书。整幅画面布局合理,人物、树木集中于左下方,给右上方留足了诗文与书法的空间,色彩着暗淡色,老树枯枝、怪石嶙峋,暗示着离别的不舍情愫和人老情意在的深厚情谊。一棵老松树靠在一块大石头旁,寓意创作者“我”已老朽,而另外的松树则显得苍翠挺拔,郁郁葱葱,这可能是期盼年轻的友人王宠奋发有为。所以,对于画面松树的指向,笔者以为有两层意思:其一,“我”老了,也不去争取什么仕途了,但是,你还年轻,你的仕途会风正一帆悬的。我们不妨来看看左上角的小诗:“春来日日雨兼风,雨过春归绿更秾。白首已无朝市梦,苍台时有故人踪。意中乐事樽前鸟,天际修眉郭外峰。可是别离能作态,尚堪老眼送飞鸿。辛卯年五月十日徵明。”从落款上看,此作品创作于1531年,时文徵明61岁,而王宠才37岁,况且诗中“白首已无朝市梦”不慕仕途的心态显而易见了。其二,松树虽然有“老木苍藤古藓香”的意向,但是,“松”系“送”的谐音,这是古代文人高士们惯用的表达意指的方式,所以这里的松树是有送别之意的。两位高士一胖一瘦,一左一右,坐在长条石礅上,品茗叙旧,面部表情刻画栩栩如生,长者一脸的肃穆,而另一位则颜展,叙说着久违的心事。而林下的两个小童可开心了,忙着捡起枯枝碎叶,烧煮山泉水,供着两个高士的热水泡茶。只要你稍加细心观摩此画面,两小童也是一胖一瘦,不难推断这两个小童应该是两个高士的孩子,从这一点我们就能判断文徵明和王宠的关系不一般,他们两家的交往情深意浓。画面有离愁别绪,亦有相见交心的欢愉,更有新生的希望和期盼。另外,从文徵明的《松石高士图》轴,我们也能看出门画派的优势就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为欣赏者或是受众,当然喜欢出一份钱得四份精神享受的作品,吴门画派取代浙派画派那也是必然和水到渠成的事了。从《松石高士图》轴,我们也见识了文氏小楷的艺术特色:清秀超逸、温纯精绝。难怪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称“待诏(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内”,清代书法家朱和羹也认为“明楷以文衡山为第一”。行文至此,笔者脑子里兀自跳出一个词来“雅债”。“雅”,乃高雅,不俗;“债”,债务,亏欠。本来“债”是令人不悦的一个字,却在前面加个“雅”字,两个不着边际的字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很有趣的词。人们在研究大量文徵明作品的时候,发现其作品很多是有酬答的意味,人们便给文氏冠以尽“雅债”而为之。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简单地来说,就是关系。君臣、师徒、家庭成员、同辈伙伴、官场同僚、同乡这样的关系给了文徵明以不同的角色,而这些不同的角色是文徵明的樊笼,也是他作品的母体。文徵明的身份来自他所处的私人关系网,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关系就是一切,没有这种关系,一切都不会存在。”《松石高士图》轴是文徵明为同乡王宠所作,看来这也是“雅债”的范畴,想象古代文人高士们何等的有趣,还是走不出人间烟火气的本真生活啊! 描述来源:学习强国苏州学习平台 编辑:张姣姣 邓雯婷 审核:侯力明 张东海 终审:管云林

评论(0)

还没有评论


Admin

发布时间 Apr 12, 2024 73,713 图片
  • 312

    浏览
  • 0

    喜欢
  • 3

    下载
许可和使用
免费供个人使用 不需要归属
分享